2025年10月31日上午,合肥市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暨初高中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在合肥五中(长江校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通过专题报告、课堂展示与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历史教学的创新路径,提升育人实效。
聚焦教材与教法,共探教学创新
活动第一阶段,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胡月老师作《浅谈教材变化与教学思考》专题报告。她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系统分析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内容变化,并提出一系列实用教学建议。胡老师特别指出,教师应积极关注教育发展趋势,适时将AI融入教学,以提升课堂效能。随后,合肥市历史教研员刘守强进一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尝试AI,不断推动历史课堂的现代化转型。


校本资源进课堂,红色教育润心育人
在第二阶段的展示课环节,合肥五中张竹红老师执教《抗美援朝之长津湖战役》一课。课程充分依托学校独有的“张崇岫抗美援朝战地摄影纪念馆”资源,将珍贵战地摄影资料转化为生动教学内容,实现校本资源与国家课程的深度融合。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踊跃分享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红扬社成员叶夕雯同学作为红扬社代表,生动讲述长津湖战役历程,展现出良好的历史素养与情感认同,使课堂氛围庄重而热烈。

课后,安徽省历史教研员叶盛在点评中充分肯定本节课的示范价值,强调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持续挖掘地方与校本资源,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历史课堂。

参访校园场馆,感悟资源育人氛围
活动最后,与会教师集体参观了合肥五中校史馆、艺术馆及张崇岫抗美援朝战地摄影纪念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校本课程建设的直观启发。


本次研讨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在课程思政、学段衔接与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思考,为提升合肥市历史教育质量提供了有益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