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际教研合作,优化高考备考策略,4月10日下午,合肥市第五中学与合肥市第一中学(瑶海校区)在合肥五中长江校区联合举办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备考研讨活动。两校数学教师共聚一堂,通过同课异构、专家评课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深度交流。
活动以两节《解三角形》专题示范课开启研讨序幕。合肥五中陈次光老师紧扣高考命题动态,创新依托深度求索(DeepSeek)平台对2025年高考核心考点的智能预测,构建"数据驱动+课标导向"双轨教学模式。课堂以"解三角形"专题为轴心,通过"三阶递进"设计展开:一阶溯源系统整合教材定理公式,二阶贯通精选近五年高考真题进行拆解重构,三阶突破靶向聚焦三角形周长最值、面积优化及中线长计算三大高频难点。陈老师的课堂以“问题链”串联知识网络,通过阶梯式设问引导学生从基础巩固向高阶思维进阶,为技术赋能备考提供了生动范例。
合肥一中汪文倩老师则以课本习题为原点,构建开放性教学场景。她从一道中线长问题出发,鼓励学生多维度探索解题思路,通过增设变式训练,逐步延伸至角平分线、高线等知识模块的通用解法。课堂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思维发散,在“一题多解”中渗透数学思想,于“多题归一”中提炼通性通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合肥一中数学特级教师柏长胜在评课环节对两节示范课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陈次光老师的课堂凸显技术工具与备考研究的深度融合,汪文倩老师的教学设计彰显以生为本的实践智慧,二者共同诠释了二轮复习“精准施策”与“素养落地”的多元路径。随后,柏长胜以《基于两个系统的高三后期复习实践》为题开展讲座,结合多年命题经验,深入剖析“知识系统”与“方法系统”协同优化的策略,并就二轮复习的进度把控、选题原则及分层辅导等关键环节提出具体建议。
本次跨校联合教研活动通过课堂展示、互动评析与专题指导,为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备考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此次活动不仅为优化二轮复习体系指明方向,更将直接惠及高三学子备考实践:通过引入大数据预测技术,可精准锁定解三角形等高频考点的命题规律,帮助学生跳出题海战术;依托“变式链+分层辅导”模式,能针对不同学力层次学生设计阶梯训练方案,助力学生在冲刺阶段突破瓶颈。未来教学中,五中教师将以此次研讨成果为蓝本,通过靶向训练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为学子迎战高考注入强效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