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资讯 > 校园新闻

立德树人 | 青春有梦不迷茫 不负韶华行且知

撰稿:21届毕业生 周冬骏 校对:龚倪格格 初审:任士斌 终审:何劲松 发布时间:2025-03-07 08:57:45 浏览:385 次 【字体大小:

9.jpg

8.jpg

  周冬骏,男,汉族,中共党员。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会长、党委组织部助理组织员、合肥市基层团组织兼职副书记、班长等职务,带领所在组织分别获校级先进学生会和先进班集体。荣获国家奖学金、“马研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习大赛三等奖、四川省首届高校学生心理剧一等奖、挑战杯省二等奖、国创赛省银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5项,获绵阳市三好学生、西南科技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学干部、十佳班长、优秀团员等各类奖项50余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并获优秀结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志愿时长达150小时,作为负责人组建的“一马当先”宣讲团先后3次入选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

  窗外春意正浓,微风轻拂着新绿的枝条,校园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卷,许多过往浮现眼前,很多感慨涌上心头。这是难以忘怀、值得铭记的一段时光,是收获颇丰、受益终生的一段经历。回顾五中学习的三年,这是理想与现实矛盾交互的碰撞,那些沉淀在晨曦暮色中的成长印记,早已化作支撑我逐梦前行的力量。

7.jpg

  今天,我愿以这篇随笔为舟,载着对五中母校的感恩,与五中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母校给予我最宝贵的礼物——知行合一。

一、知以明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做学习路上的“追梦者”

  五中是一片风物清嘉、人文荟萃的“沃土”。仍记得高中时老师说过,五中是“思想的训练场”,在这里,文科教育的沃土让我学会用思辨的眼光观察世界。晨读时《赤壁赋》的吟诵,袁志胜老师历史课上剖析的文明兴衰,关朝勇老师在政治课堂中对哲学思想的侃侃而谈,李大群老师英语课上的世界视野……这些片段如同璞玉的打磨,让我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辨的学习能力。新时代的文科素养,既需扎根中国大地的定力,也要具备纵览寰宇的视野,这份文科素养的积淀与自身的性格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我选择了在高考后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希望日后能努力成为一名职业里带“人民”的工作者。每当面对复杂的问题,我总会想起五中老师的教导,令我受益匪浅。

二、行以致远:以“笃行才能出奇迹”的热情做实践路上的“奋进者”

  五中是一片燃烧激情、干事创业的“热土”。在五中时,我就曾做过一些学生工作,也有幸遇到了一路支持和鼓励我的方芳老师、格格老师。模拟联合国、演讲比赛、团代会、辩论赛、主持人,一场场活动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生活。从运动会到元旦晚会,从社团活动到志愿服务,身份在变,但那份始于高中时代的责任感担当始终如一。难忘第一次登上讲台,错说台词时面红耳赤的羞涩感,犹记组织文艺汇演时,与老师、朋友们一起挥洒的汗水热辣滚烫;仍忆高三毕业典礼上,带领全体同学宣誓时,肩头沉甸甸的使命感。这些经历化作成长的养分,让我在大学期间继续前行,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打造学院美育品牌活动、组建红色宣讲团,付出了一些,也收获了很多喜悦和荣誉。正是五中教会我,既要仰望星空思考未来,更要脚踏实地干字当先。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三、知行合一: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信念做人生路上的“拼搏者”

  五中是一片种下希望、承载梦想的“厚土”。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五中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图谱,更是终身成长的能力密码。那些晨光熹微时诵读的诗篇,那些为班级活动反复推敲的夜晚,那些在创新创造中迸发的灵感,都在时光的沉淀中酿成前行的力量。愿学弟学妹们珍惜在五中的每一刻,牢牢把握“成长、成人、成才”的“主旋律”,既突出“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特色”,又秉持“坚守初心、不忘根本”的“底色”,更兼蓄“努力学习、综合发展”的“共色”,努力做学习路上的“追梦者”,做实践路上的“奋进者”,做人生路上的“拼搏者”,不负韶华,不负期望,在实践中感悟文化,增长知识,汲取智慧,锤炼本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