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提高我省普通高中地理新教材使用水平,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省级教坛新星、省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教研江淮行一一皖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展示活动11月3日在安徽滁州实验中学举行。合肥五中地理组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3日上午为课堂教学展示和教学评析,下午为专家专题报告。11月3日上午的课例展示,分别是由安徽省滁州中学的李智慧老师带来的《海气相互作用》、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的马其虎老师的《中国的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以及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赵玮老师的《走向生态文明》,三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
李智慧老师从巢湖台风灾害导入,利用三个探究活动开展教学,先让学生用示意图描述,再引导学生探究,最后解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中间穿插实验展示环节,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李老师循循诱导,最后课堂以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束。
芜湖的马老师的课例以《中国的问粮之道》线索贯穿全课,一境到底。设计巧妙,通过巴西总统“卢拉的眼泪”引入中国的粮食问题。全课两个任务驱动,从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到粮食安全的施策路径,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度高,不断渗透和强化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
合肥的赵老师,从家乡合肥巢湖的渔民案例出发,引入捕鱼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从早期的“捕鱼”到“禁鱼”探究在工业文明下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从合肥的大圩葡萄的绿色种植案例延伸,提出生产方式的转变,得出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的国家资源与环境安全主题。
三节课后,分别由安徽省各地市的教研员代表对于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分别从当前的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情境选取、活动的问题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的启发与反思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交流与汇报,也对于参会的一线老师的课堂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下午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的主编刘健老师带来的专题报告,刘主编从课标到教材,从教材的设计到教学的建议,用2个小时的时间将选择性必修三的内容体系梳理和整合一遍,最后跟现场老师互动,为其在新教材使用过程的疑问进行解答。老师们收获满满。
最后是安徽省教研员吴儒敏老师的总结性发言,提出在当前的三新的背景下如何细化教学情境中的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求一线老师要自己探究真实的案例,研究身边的地理问题,问题设计突出关联性,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教研提升无限量,专题讲座拓视野。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给老师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五中人会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以学科教学研究中的真问题为着眼点,推进课堂教学新生态和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